探寻纸艺活动与游戏相融合的基点
来源: 浦晓艳发布人:徐美新 点击数: 1401日期: 2021-02-24 10:37
内容摘要:纸艺作为艺术活动中的一种形式,怎样在活动中体现《纲要》之精神,我们尝试多种方法,其中游戏的融入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投入其中,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成为纸艺活动的媒介,实现游戏本体价值与纸艺价值的统一,为此,我们积极探寻在纸艺活动中怎样有机地融入游戏,在游戏和纸艺之间架起一座怎样的桥梁,让游戏和纸艺活动做到镶嵌无痕。
关键词:纸艺活动 游戏 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期的艺术活动是以“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为目标,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设愉快的活动氛围,注重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表现和创造。
纸艺作为艺术活动中的一种形式,怎样在活动中体现《纲要》之精神,我们尝试多种方法,其中游戏的融入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投入其中,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成为纸艺活动的媒介,实现游戏本体价值与纸艺价值的统一,由此认为教育的秘密就在于游戏,更准确地说,在于教育中游戏方法的应用。为此,我们积极探寻在纸艺活动中怎样有机地融入游戏,在游戏和纸艺之间架起一座怎样的桥梁,让游戏和纸艺活动做到镶嵌无痕。
融合基点之一:游戏情景
游戏情景的创设是基于儿童的、以儿童为主体的、以儿童创造为境界的。在纸艺活动中创设游戏情景,把创作融于情境的行进过程之中,让幼儿在情境中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案例:小班纸艺活动《勇者之战》
教师和孩子坐在轮胎上,以故事导入活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人国,大家都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突然有一天,它被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没有人能找到。据说只有勇敢的人,闯过各种关卡才能拯救它们,小朋友你们愿意做勇敢的人来拯救它们吗?老师和孩子一起赤脚走过踩上颜料走过鹅卵石小路,走过大草地(擦脚)爬过大山,来到花园,让隐藏的小花小草用手拍击出来,然后用锡纸创造出小人国的各种景物。
纸艺活动中情境创设注重以情激情、以情育人,将儿童情感与创作结合起来,促使儿童思维、想象、记忆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从心而发进行纸艺的创作。由于幼儿期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使活动过程更加趣味化,促使幼儿对活动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把纸艺的创作过程融入到了一个寻找“小人国”的游戏情境之中,让幼儿在走过鹅卵石小路的时候,用自己的小脚自由地玩颜料,来到花园中,用自己的小手有节奏地“找出”小人国的小花小草等植物,最后爬过小山,来到神秘山谷,用铝箔纸创作出小人国的各种物品。孩子在情境之中进行了纸艺的多元创作,用手和脚玩出的颜料变成了纸艺呈现的背景,铝箔纸根据幼儿的意愿变成了各种具体的实物太阳、人物、石头等。一幅大型的纸艺作品就在幼儿的游戏情景中产生。
在教师创设的这个游戏情景中,能鼓励幼儿不怕困难,翻山越岭帮助别人,同时能让幼儿协调肌肉运动、提高肌体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同时锻炼意志、增强自信、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
融合基点之二:游戏规则
在纸艺活动中,游戏只是媒介,是通过在自由与规则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使得规则和自由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游戏的规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制约了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自由创作的余地比较小,如果巧妙的利用这些规则,让规则服务于纸艺活动,就能让纸艺活动鲜活起来。
案例:大班纸艺活动《石头剪刀布》
运动员进行曲进场,选择喜欢的队。
第一环节:了解石头剪刀布的玩法,请孩子找个朋友一起玩一玩,提问:你觉得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是怎样玩的呢?教师进行小结: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要有两个小朋友共同完成,有游戏的规则,有输有赢的。
第二环节:介绍参与游戏的队员,队员按照“红队1号XXX”“红队2号XXX”……这样的形式介绍,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气氛。
第三环节: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进行创作
第一轮:印画手印,规则“两位小朋友面对面同时出石头剪刀布,赢的一方来印,输的一方来画”)
第二轮:玩颜料及装饰手印花纹,两队派代表进行对决,请赢的小朋友选择想参加的游戏
第三轮:剪手印和贴手印。两队的小朋友单个进行对决,赢的小朋友可以优先选择喜欢的游戏。
在这个案例中,石头剪刀布是一种民间游戏同时也是竞争性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规则:两人以上一起玩的游戏,游戏有输有赢,赢的幼儿有优先选择权……在纸艺活动中,教师就是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则来让幼儿完成作品的创作。例如,利用游戏是有输有赢的这样的规则,教师把完成作品的操作分解为玩颜料、印手印、装饰手印和剪手印几个部分,把这些操作融于游戏的规则之中,让赢的幼儿有优先选择操作的权利。这样的融合加强了游戏的规则,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完成了幼儿的创意制作。
融合基点之三:游戏玩法
当幼儿最爱的游戏与纸艺相遇时,自然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兴趣及参与纸艺活动的积极性,用心优选幼儿感兴趣又有趣的游戏是实现纸艺活动游戏化的前提。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独特的玩法,有的玩法能调动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有的玩法能让幼儿具有竞争的意识,有的玩法能打开幼儿创意的空间,以游戏的玩法来唤起幼儿对纸艺活动的兴趣,满足其情感需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作。
案例:中班纸艺活动《寻找迷失的狒狒》
活动以动物妈妈和宝宝相亲相爱的画面引出狒狒妈妈的宝宝迷失了,教师和幼儿共同来寻找迷失的狒狒,让幼儿想象狒狒可能会迷失在什么地方?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教师进行互动,迷失在山洞中,草丛里,小河里等。教师和幼儿一起在小河中、山洞中、石头后、草丛中进行寻找,在每次寻找中,教师都能以遗憾的口吻来告诉幼儿没有找到狒狒,激发幼儿往下寻找的激情,当最后作品呈现出狒狒的形象时,幼儿都欢呼出来:“找到了,我找到狒狒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开展纸艺活动的时候充分利用了益智游戏中“寻找”的玩法,以寻找来作为纸艺进入创作的一个基点,让幼儿在寻找、探索中不断发现,不断创作,使整个活动都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中。教师在不断完善玩法的过程中,让幼儿在石头后面(用牛皮纸制作大石头变成狒狒的眼睛),在山洞里(用牛皮纸创造狒狒的嘴巴),草丛中(用蜡笔描画草丛变成狒狒的毛)等进行寻找,这样一个过程是幼儿游戏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构建狒狒形象的过程。为此在最后,当寻找完所有的地方,幼儿就会赫然发现狒狒妈妈迷失的狒狒就跃然在自己画纸上的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
基点之四:游戏材料
幼儿是创意纸艺活动的主体,这是不容置疑的,在进行创意纸艺活动的时候,都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创作工具,同时在游戏过程中 ,为了达成游戏的目的也会运用到一些游戏的材料,创意纸艺活动中的工具和游戏的材料在某个作用上达成一种契合点,就能使创意纸艺活动和游戏进行非常契合的融合。
案例:大班纸艺活动《神奇三兄弟》
教师通过一个故事:在一座古老的城堡中住着神奇的三兄弟,他们非常喜欢音乐,每天,三兄弟都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地生活着引出主题。
第一环节,感受老大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在音乐中运用滚筒敲击出底板的花纹。
第二环节,感受老二欢快的音乐氛围,在音乐中能按照老师的语言提示进行纸工的造型。
第三环节,感受老三安静的音乐,在音乐中运用裱装袋对画面自由的装饰
最后是作品的欣赏,请幼儿来说说你发现了一些什么。
游戏活动的特性与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与需要相适应,在纸艺活动中所使用的创作工具也能成为和游戏相融合的一个基点。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选择了适合幼儿进行创作的游戏材料:滚筒、黑色的纸和裱装袋,并根据单重材料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角色定位,赋予不同的音乐背景,让幼儿在游戏中来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在音乐中完成三种材料不同的使命。通过游戏材料和操作材料相同的一种融合基点来完成幼儿对作品的创作。
游戏和纸艺活动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渗透,要使游戏真正成为符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就必须先要致力于开发游戏活动可能存在的某些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每个不同的游戏在融于纸艺活动的时候都要寻找到一个相融的基点,可以是幼儿情感地上的需求,可以是材料上的满足,也可以是游戏玩法上的兴趣点,只有寻找到这个契合点,纸艺活动和游戏的融合就会是那样的顺其自然,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外来的压力和强迫,创作的欲望得到满足,更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创作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 ﹝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3.成尚荣.情境教育:核心素养的发展范式.﹝J﹞.当代教科研,2018(1)
4.金生鈜.做解放儿童的智性教师. ﹝J﹞.当代教科研,2018(5)
5.王惠萍.幼儿园主题创意美术活动指导策略初探. ﹝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