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临场应变技巧60例》读后感

来源: 贡丽英发布人:高晓丽 点击数: 2287日期: 2021-09-08 15:41

在假期里我读了《幼儿教师临场应变技巧60例》一书,这本书是杭州市机关幼儿园园长冯伟群编写的,书中向我们介绍的是在幼儿园中,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现场应该做出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手段。我很喜欢本书前言中冯老师说的一段话:无论是在哪种场景下的突发事件,教师在临场应变中都要做到:

心中有孩子,理解孩子的突发奇想,剖析孩子的问题行为,关心孩子的不适宜表现,等待孩子的成长。

在幼儿一日生活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的发生,教师如何组织正是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本书中冯老师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了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由“情境再现”“临场应变”“温馨提示”三个部分构成。如:当孩子争抢玩具、遇到“超常”的孩子,家园教育观念不一等等,看到这些案例,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让我感触颇深。

当幼儿上课时聊得比老师还起劲时:在幼儿园里可能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和孩子一起活动,几个幼儿在下面讲个不停,影响课堂纪律,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走过去轻轻的摸摸他的头提醒他不要有声音,认真的听;或者是多请这些孩子来回答问题,并及时的表扬他们。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教师一定不要在全班幼儿面前训斥这些孩子,如果这样或破坏课堂气氛,打断教学的连贯性,可以在活动结束后来找这些孩子谈话,两个人面对面的谈话,我觉得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当家长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时:纲要中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我们想到的包办代替就是生活上的包办,如:帮孩子拿东西、穿衣服等,书中还提到孩子小时候的包办,让孩子吃流质、不需要咀嚼的食物,影响孩子的吞咽能力的发展。这让我想起我们班的一个孩子,严重挑食,每天中午就吃点白饭,我们经常鼓励他多吃菜有营养,他的奶奶和我们说:“他就喜欢吃点白饭,绿色叶子菜都不要吃。”除非是红烧肉、鸡腿之类的肉类食物才会吃,如果用心留意一下,会发现他不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把肉一下子放到嘴巴里,慢慢的咀嚼,他吃一块肉要吃好几次才能吃完,每次咬得都特别的小。吃饭时不会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大口大口的吃,而是用小勺将两到三粒米放在嘴巴里慢慢的嚼,如果提醒他多吃一点就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像李雍昕的饮食,我觉得更多的是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关,他的爸爸妈妈都忙着自己的工作,以奶奶照顾为主,平时就让孩子吃汤泡饭,又不吃绿叶菜,吞咽方面没有得到锻炼,就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

书中还通过对各种临场问题的剖析与提示,告诉了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合适。除此之外,还讲到了大型活动中的临场应变和人际沟通中的临场应变,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我的工作确实有不少帮助。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还要让自己在临场应变中,做到心中有孩子,尊重孩子的思想和个性,从孩子的角度解决问题,深入了解问题的原因,理解孩子,才能准确地判断,有效地引导与矫正。同时也要学会等待孩子的成长。等待是一件漫长而需要耐心的事情,尤其是一群有个体差异的孩子,当优柔寡断的孩子面对一次次选择无从下手时,我们需要耐心地帮助和等待,推动他们自我选择能力的提高。

面临的任何复杂变化的场景,无论是哪一种应变的方式,都是建立在教师的爱心之上,有了爱心,便有了宽容心、同理心,才能将关怀变成举手投足的习惯。一个深怀爱的教师,其所教育的孩子的内心也一定是充满着爱的。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